一、高温润滑脂的定义与核心特点
- 定义:一种半固体润滑剂,能在较高温度(通常超过100℃,部分可达300℃以上)下维持结构稳定性,减少摩擦副的磨损。
- 核心特点:
- 耐高温性:在高温下不易流失、氧化或碳化,保持润滑膜的连续性。
- 良好的粘附性:能牢固附着在摩擦表面,不易被冲刷或甩脱。
- 抗氧化与抗老化:长期高温环境下不易变质,延长使用寿命。
- 抗腐蚀性:保护金属表面免受高温氧化或环境介质(如水分、灰尘)的侵蚀。
- 密封性:部分产品可兼具密封作用,防止杂质侵入摩擦副。
二、高温润滑脂的分类(按稠化剂类型)
不同稠化剂决定了润滑脂的耐高温上限和适用场景,常见类型如下:
- 锂基润滑脂:耐高温范围为120-150℃,通用性强,成本较低,适用于电机、轴承等中温场合。
- 复合锂基润滑脂:耐高温范围为180-220℃,高温稳定性优于普通锂基,抗水性能好,适用于汽车轮毂、冶金设备。
- 聚脲润滑脂:耐高温范围为200-250℃,抗氧化性优异,寿命长,适用于高速轴承、风机等高温高转速设备。
- 膨润土润滑脂:耐高温范围为180-250℃,无滴点(靠结构稳定性耐高温),抗化学性好,适用于化工、高温螺栓润滑。
- 氟素润滑脂:耐高温范围为250-300℃以上,耐极端高温、强化学腐蚀,成本高,适用于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。
三、应用场景
- 工业领域:冶金设备的轧机轴承、窑炉传送装置,化工行业的反应釜搅拌轴,电力设备的汽轮机、锅炉引风机等。
- 汽车领域:发动机轴承、排气管连接部位、刹车系统部件等。
- 航空航天领域:飞机发动机轴承、火箭推进系统相关部件等高温高压环境。
四、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
- 选择时:需根据设备的工作温度上限、转速、负载以及环境介质(如是否接触水、化学物质)等因素综合判断,确保润滑脂的耐高温范围覆盖实际工作温度,并与设备材质兼容。
- 使用时:
- 涂抹前需清洁摩擦表面,去除油污、灰尘等杂质,避免污染润滑脂。
- 涂抹量需适中,过多可能导致散热不良,过少则无法形成有效润滑膜。
- 注意不同类型润滑脂的兼容性,避免混合使用(如某些锂基脂与聚脲脂混合可能影响性能)。
- 定期检查润滑脂状态,若出现硬化、碳化或流失等情况,需及时更换。
咨询热线
189-2463-8773